8月26日晚間,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發(fā)布公告稱,重整遭法院駁回,宣告破產。此前,富貴鳥曾兩次提交重整計劃草案,但均告折戟。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1995年的富貴鳥曾為國內第三大品牌商務休閑鞋產品制造商、第六大品牌鞋產品制造商。1998年至2012年,富貴鳥皮鞋產品多次獲得“中國真皮鞋王”“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
2013年,富貴鳥赴港上市。財務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至2014年,富貴鳥營收分別達20.37億元、23.83億元、29.19億元、29.44億元,凈利潤也呈逐年增長態(tài)勢。但是,從2014年至2016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5億元、3.92億元、1.63億元;2017年轉虧,凈損失為1088.7萬元,從增長放緩一路跌入虧損境地。同時,在上市至今的6年時間里,富貴鳥約有一半時間都在停牌。最新公告顯示,富貴鳥目前債務總額30.82億元,債權人多達349家。
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海民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道出了企業(yè)衰敗的原因。2014年,公司銷售情況已經從大幅增長轉入微增,可惜管理層并沒有認真應對市場變化,反而放緩了研發(fā)進度。
實際上,當時富貴鳥正面臨三大困境。其一,鞋服行業(yè)整體處于低谷期,行業(yè)企業(yè)利潤大多呈下滑趨勢;其二,隨著電商崛起,傳統(tǒng)營銷模式受到較大沖擊;其三,大量國際品牌相繼涌入國內市場,國內也有很多新品牌獲得了穩(wěn)定的消費群,富貴鳥利潤被再次攤薄。
應該說,如果此時富貴鳥能意識到問題所在并有所動作,比如加強設計研發(fā)、推出更多款式、改變品牌形象老化現(xiàn)狀、積極“觸網(wǎng)”迎合新營銷方式等,未必沒有翻盤的可能。
可惜,沒有如果。至2016年,富貴鳥不僅股市停牌,零售門店數(shù)量也大幅削減了976家。
真正“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富貴鳥盲目涉足金融行業(yè)。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7年,富貴鳥旗下接連誕生了10家投資類企業(yè),其中包括礦業(yè)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
2015年5月份和10月份,富貴鳥分別投資共贏社和叮咚錢包,但因投資數(shù)額巨大加之經營不善,資金鏈很快斷裂。為解燃眉之急,富貴鳥決定對外發(fā)債。2015年至2016年,富貴鳥先后發(fā)行了3只債券,金額總計約25億元。截至目前,已有兩只債券實質違約,涉及本金高達21億元。同時,富貴鳥還欠銀行5億元貸款,其他經營性負債約3億元。至此,富貴鳥債務總額已累計超過30億元。
2017年6月份,富貴鳥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林國強意外去世。當年底,林國強的子女為“躲避”高額負債,當庭宣布放棄繼承父親所有財產。此事在當時極為轟動。
隨著2018年以來P2P頻繁爆雷,富貴鳥也深陷其中。有媒體爆料,富貴鳥陷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19起;存在大額違規(guī)對外擔保及資金拆借事項;公司至少存在49.09億元資產金額可能無法收回。
誠如吳海民所言:“公司方向一旦錯了,就會越走越偏?!?/p>
兩年多后的今天,富貴鳥最終“折翼”,為所有企業(yè)敲響了警鐘。其一,做企業(yè)最重要的是聚焦主業(yè),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其二,要時刻保持創(chuàng)新活力與激情,與時代同步,尤其是要努力跟進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其三,多元化布局不是不可以,但要妥善處理多元與主業(yè)的關系,把握好度,“賺快錢”的思維要不得;其四,要時刻保持危機感,居安思危,尤其是在內外部環(huán)境極為復雜、變革又如此之快的當下,成敗或許就在轉瞬之間。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肖瀚 綜合新華社、央視網(wǎng)、新浪網(wǎng)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