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的午餐有醬雞腿、圓白菜炒肉等。
午睡時間,孩子還不想睡覺。
也有孩子很快適應了住校生活。
午飯時,幾個孩子哭著想家不想吃飯。
相對于多數(shù)家長在開學季的歡欣鼓舞,對孩子住校的父母來說,開心之余難免帶著小別離的愁緒。
初高中住校生一般都能自我調節(jié),但對一年級孩子來說,6歲就離家上寄宿制學校,孩子和家長都要面臨艱難的適應期。如何面對這場人生的“小別離”,是這群寄宿制孩子長大的第一步。
小小寄宿生:6歲就開始住校
作為小學寄宿制學校,濟南市外國語學校9月1日迎來了一年級新生。脫離了爸爸媽媽的懷抱,這群6歲娃在學校度過了難忘的“人生第一夜”。
“昨天總體上挺乖的,晚7:40下了自習,孩子們9點多一點就睡了,中間有幾個孩子哭了,這都屬正常情況。”濟南市外國語開元國際分校一年級五班班主任丁慶雙老師告訴記者,換了新環(huán)境,孩子哭鬧想家,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開學第一天會出現(xiàn)大批孩子哭鼻子的情況,但經(jīng)過老師安撫會逐漸好轉,也有些孩子會特別焦慮,這類孩子需要重點關注,并和家長保持溝通。
作為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班主任,丁慶雙老師應對孩子的各種情況游刃有余。打開她的微信,里面有許多家長發(fā)來的各種囑托?!拔壹液⒆硬粫敌瑤А?、“孩子晚上會尿床”、“孩子不會擦屁股”、“晚上必須摟著玩具睡”、“早飯后必須吃藥”、“孩子皮膚干,得勤擦潤膚油”……
“開學前我們就通過微信和家長聯(lián)系,詢問孩子有哪些需要特別關照的地方,然后記錄下來,每個孩子都要照顧到。”丁慶雙說,一年級新生最難帶,很多學生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突然脫離父母獨立生活,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吧钭岳砟芰姷暮⒆幼羁煲惨?個星期左右才能適應。普通孩子需要一個月才能真正適應集體生活?!?/p>
此外,對孩子們住校第一夜的表現(xiàn),一年級三班班主任王晴告訴記者,熄燈是個門檻,也是個分界線?!跋羟岸蓟畋膩y跳,熄燈后才開始哭、想家?!蓖跚绺嬖V記者,對一年級新生來說,開學第一個月,熄燈后老師都不會離開,各班的生活老師、班主任都在走廊上來回巡邏。經(jīng)常是一個孩子哭了,就像點燃了百節(jié)炮的引線,其他一個接一個都哭起來。老師就像消防員,到處滅“火”,一個個安慰孩子。
“不同情況要不同對待,比如孩子在宿舍哭和在教室哭完全不同,在宿舍哭很容易傳染,一個孩子想家,一屋孩子都會哭著找媽媽。”王晴介紹,學校每班有42名左右學生,除了兩名班主任、教學教師,還配備了1名生活老師,負責照料起居。有時一個宿舍孩子被“傳染”大哭著找媽媽,這時簡單的安撫不起作用,老師就會把孩子抱到自己宿舍,慢慢安慰。
“及時轉移孩子注意力,和他們一起做點小游戲,或帶著他們走走,講個故事等,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忘了想家這回事,等孩子情緒平靜了,累了,自然就睡著了?!蓖跚缯f,對一年級新生來說,有兩道“門檻”:一是開學一個月,二是回家返校時。
“我們學校規(guī)定開學的一個月,孩子不能回家。因為一旦回家,返校就難了。等孩子適應了一個月,再返校就比較容易,有些還會主動要求來學校?!蓖跚缯f。
記者體驗:臨時老師一頓飯就崩潰
在午餐時間,記者和班主任丁慶雙一起,體驗了一把“一年級教師”。
帶隊去餐廳時,老師需要一步步做好指導:“兩個一對,拉好小手,立正站好……”雖然喊了無數(shù)遍,但總是有孩子在打鬧玩耍。經(jīng)常是排好了這一組,另一組就已鬧成一團。
好不容易安靜下來,一聲啼哭又讓隊伍騷動起來。一個小姑娘瞬間淚如泉涌,抽抽噎噎說不出話?!霸趺蠢?可以跟老師說?!倍c雙蹲下身,平視著小女孩的眼睛。在孩子抽抽搭搭、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中,記者明白了小女孩哭的理由:隊伍需要兩個同學手拉手一起走,她覺得和自己拉手的同學手勁大,把自己拉的不舒服?!八膊皇枪室獾?我們原諒她好不好?老師跟她說,不要這么用力了?!痹诙c雙的引導下,兩個小姑娘重新拉手,并且很快破涕為笑——從哭到笑的轉變中,時間不超過兩分鐘。
“這種事經(jīng)常有,孩子哭的理由千奇百怪,雖然在我們看來是一件小事,但對孩子來說就是特別大的事?!倍c雙說,千萬不能跟孩子說“這是一件小事”,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委屈。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跟他講道理,理解他。
把隊伍帶到餐廳,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吃飯飯,先洗手,排排坐,先吃菜、再吃肉?!焙貌蝗菀装错樞蜃?新情況又出現(xiàn)了:當天的午餐有醬雞腿、圓白菜炒肉等,但有的不吃肉有的不吃菜。班主任和生活老師穿梭其中,為孩子解決各種問題。吃飯時,好幾個孩子抽抽搭搭哭,理由分別有“不喜歡學校這個勺子”、“想用自己的小碗吃飯”、“想媽媽了”……
當了一頓飯的“臨時老師”,面對孩子們千奇百怪的哭泣理由,記者深深感到兩個字:崩潰。
午睡“戰(zhàn)斗”!6個娃僅2個在家獨立睡
帶孩子來到宿舍后,在老師安排下,孩子們首先換拖鞋,然后喝半杯溫水、拿出自己的小毛巾被、換睡衣開始準備睡覺。
雖然記者說了幾次“換拖鞋”,但初回宿舍處于亢奮狀態(tài)的孩子根本聽不見,再三催促之下,才開始換拖鞋,中間有找毛巾被的,有嫌熱的,還有不想喝水的,等都安撫下來后,又出現(xiàn)新情況:孩子的校服是小白扣子,系得比較緊,好幾個孩子不會解扣子。
一個宿舍里六個娃,有兩個娃找記者幫忙解扣子。其中一個娃因為找不到自己心愛的玩偶而泫然欲泣,在眼淚掉下的前一秒鐘,記者終于從孩子柜子的夾縫中找到了她的恐龍娃娃。
“我必須抱著我的娃娃睡覺,來之前媽媽告訴我,如果想家了就抱著娃娃睡。”小女孩萱萱告訴記者,來學校后她很堅強,一次都沒哭過。
“你們平時在家晚上是自己單獨睡還是爸媽陪著睡?”記者問。六個孩子中舉手單獨睡的只有2人,剩余4人晚上都和家人一起睡。
同宿舍的蓓蓓告訴記者,他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或是從家里帶來的玩偶或是枕頭,或只是一件舊玩具。這些小物品被孩子們賦予獨特的含義,想家時只要摟著,就感覺好像是媽媽在身邊。
午睡時間到來,宿舍里逐漸安靜下來。在走廊里卻還站著一個哭得眼圈都腫了的小姑娘?!拔蚁雼寢?我想回家。”班主任丁慶雙過來摟著孩子,“我們先不哭了好不好?老師知道你是最堅強的孩子啦。下午可以讓你去老師的辦公室,悄悄給媽媽打個電話好不好?這是屬于我們之間的小秘密?!甭牭接泻屠蠋煹摹懊孛堋?小女孩眨巴眨巴眼睛,停止了哭泣。
午睡時間,穿梭于各寢室間,孩子們做的每一步,老師都要給他們分解好步驟。“一切都得從頭教?!币晃簧罾蠋煾嬖V記者,洗澡要邊幫忙邊教孩子怎么洗,還有刷牙、洗臉、系鞋帶、吃飯、疊衣被等,事無巨細,一切都要從頭教起,邊幫忙邊教。
時針指向下午2:00。大部分孩子已沉睡,有些臉上還掛著淚痕。輕輕退出房間,丁慶雙也松了口氣,“雖然他們這個階段會很想家,獨立很難,但每次回家,家長都反映孩子成長了,有變化了?!倍±蠋熣f,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想家、想媽媽而流的眼淚,都是成長的代價。
延伸報道>>
家長比孩子更焦慮
一張照片會360度解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相對于可以掛著淚珠睡覺的孩子,家長面對著這場和孩子的首次分別,更難適應。
“我們需要不停地拍照,隨時報告孩子的情況,也是為了安撫家長們的情緒?!蓖跚缋蠋煾嬖V記者,很多家長對分離的焦慮體現(xiàn)在對孩子照片360度放大的“解讀”中,“如果孩子拍照時不笑,家長就會問是不是不高興,聯(lián)想到是不是跟同學吵架啦?是不是沒吃飽?孩子的每個細微動作和表情,都會被家長腦補出很多畫面?!蓖跚缋蠋熜χf,有時家長對孩子的依戀,甚至大于孩子對家長的依戀。
“要把工作做到最細微的地方。注意孩子的全部,要在家長發(fā)現(xiàn)問題前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家長才會放心,覺得孩子在學校很好?!蓖跚缋蠋熣f,對于小學老師,尤其是寄宿制學校的老師,并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晚上十點、十一點多,家長在微信里咨詢交流也很正常,我們不能說下了班就不管孩子、不工作了,這樣肯定不行。”
(生活日報記者 郭春雨)